编者按:如果这个春天宁静如常,你我或许依然平凡如昨,按部就班地“三点一线”,乐享融融春光和美好的校园,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无数平凡的老师走向“云端”,2020年春季学期如约而至,学院共承担了全校49门160个课头线上课程,面对疫情,任课老师快速调整、积极适应、认真筹备。想法设法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我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竭尽全力做到教学标准不缩水,教学质量不降低。疫情之下,师生虽然无法面对面交流,但“云端”的课堂,仍可以让知识传递、让思想碰撞、让力量凝聚。2月17日学院教师与身处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准时“线上相聚”。一个月来,学院教学重心能够从保障顺利开课和运行平稳转移到提升线上教学效果与质量上,得益于学院全体教师精细落实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得益于他们的辛勤付出,保证了线上教学继续平稳正常运行,保障学生线上学习不断线。相信,每一门线上课程的背后藏着你我不知道的N个细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战时”的背后吧。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团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河南农业大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竭尽全力做到教学标准不缩水,教学质量不降低。教学团队教师多措并举,齐心协力,积极做好课程资源建设及线上教学工作,各门课程按照学校要求在2月17日准时上线。
一、建好线上课程资源,奠定线上教学基础
本学期开课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负责人刘合兵老师)、“算法设计与分析”(负责人董萍老师)、“Python程序设计”(负责人尚俊平老师)、“编译原理”(负责人夏斌老师)等课程。各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授课教师,对线上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学生关注度的提升、学习效果的保证、线上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学习大数据的充分利用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讨论,努力确保知识能被学生有效掌握。借助中国大学MOOC平台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单元测试及单元作业等,为团队开展线上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开端。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快速地进入线上教学状态,团队成员教师通过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发布公告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和学习任务。
二、做好教学设计与实施,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在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各课程团队教师团结协作,因课制宜,紧密结合课程类型,设计好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紧跟教师思路,同时边学边练,强化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力求课程具体、生动、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粘性,师生配合开展有意义的课堂学习。
在课前,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及问题,让学生开展预习,进行问题探究;在课中,适度减少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讨论分享等活动;在课后,要求学生复习巩固本次课程教学内容,并进行反思及拓展学习。提前设计并公布多元评价体系,让教学考核贯穿全学程。
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主,结合EduCoder、PTA等在线编程实验平台及智慧教育平台、无纸化测评系统等教学资源,辅之以QQ、微信、钉钉等信息技术工具,取长补短融合使用,确保了线上教学正常开展。

三、通过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开展教学与答疑,保证线上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支持学生在线学习。将中国大学MOOC教学平台与腾讯会议、钉钉、QQ直播等新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最大化保证直播的教学效果。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如“慕课堂”小程序、超星学习通APP,等)加强与同学们的互动,课前打卡,掌握学生到课情况,在课程中间发起讨论、测验以及提问等。

“程序设计类”课程最大的问题是学生通过学习后,在进行程序调试或算法设计时会有很多的疑问,如何及时答疑是线上教学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现实困难,保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能够得到及时解决,课程团队成员教师运用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中国大学MOOC平台课程学习讨论区、QQ群、微信群等),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全天候答疑。

四、强化过程监督与信息反馈,保障线上教学质量
从前几周的线上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团队各任课教师可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学生的学习访问情况和学习任务完成进度情况,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小部分没有按照学习进度完成线上教学、没有按时完成单元测试、单元作业及作业互评的同学,任课教师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沟通,促使问题解决。

五、利用多种辅助教学平台,为线上教学提供实验支撑
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PTA,https://pintia.cn/)是浙江大学国家级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与网易公司、杭州百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面向高校和社会的程序自动评测、开放式的教学辅助平台。
EduCoder是一个面向计算机类的互联网IT教育和实战平台,提供企业级工程实训,以实现工程化专业教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高校和企业人员可以在此开展计算机实践性教学活动,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时兴的工程实战一体化。
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级(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18级(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在上述平台创建了对应的教学课堂,并进行了课程实践练习。

六、积极开展竞赛训练,提升专业能力
以赛促学是我院进行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自2月17日开学以来组织线上蓝桥杯训练赛8场,参加学生825人次。2月29日成功主持了ICPC亚洲训练联盟周赛,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111名同学参加了比赛。通过程序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前,通过前几周的教学数据、教学案例、调查问卷和教学质量自评结果,能证明学生学习进度正常、学习热情高涨、教学互动畅通灵活、线上课堂秩序井然。从课程阶段测验成绩反映出,教学效果同比更优,确保了教学质量不打折。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考验。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答卷。深居简出的日子,正是提升自我的大好时期,希望同学们都能动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
致敬所有在这次疫情中的奋斗者和守护者。
祝愿祖国山河无恙,人间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