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郑光)9月9日上午,学校在龙子湖校区举行庆祝第38个教师节座谈会。校领导魏蒙关、尹新明、游舸、尚富德、杨喜田、林同保出席会议,与教师代表亲切座谈,畅谈教书育人初心,共话立德树人大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副校长林同保主持会议。我院曹殿立教授以“感恩农大”为主题讲述了作为教师的光荣与梦想,现将曹殿立教授讲话全文摘录如下,供全院老师共勉: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今天我们全校在这里隆重庆祝第38个教师节,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
38年前,1985年6月28日星期五,我从河南大学毕业,入职河南农业大学,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就在这一年的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我清楚的记得,我校是在文化路校区126大教室庆祝的第一个教师节。今年是第38个教师节,我也在河南农业大学幸福地度过了全部38个教师节。
在我校第一个教师节上,蒋建平校长动情地说:“我们河南农业大学是很有希望的”。他给了我们青年教师美好的希望和进取的力量。当时,学校刚从许昌校区回迁不久,教学条件差,校园内遍地垃圾。我们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备课上课,积极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打扫卫生,美化校园。
步入农大的第一年,大家虽然清贫,但学校团结向上的氛围为我们青年人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3年,入校的第九年,我获得了基础部教书育人奖,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获得的第一个教学奖励;第十个教师节,1994年,又荣获学校教书育人奖,这是我获得的第一个校级教学奖励;接着在1997年学校举办的第一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我有幸获得第一名。我永远忘不了,这是赵理、程序、梁保松等老教师手把手指导培养的结果,为我今后的教学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学校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我们青年教师获得了快速成长。从2000年到2016年,我连续获得校教学优秀综合奖、校师德标兵、校教学名师、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学校的推荐下,又获得了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教学荣誉。
2016年底,我离开了学院的教学管理岗位。我忘不了这6年来学校领导、学院领导、教务处、研究生处等部门的领导和老师们给予的鼓励和帮助,激励着我在教学岗位上努力工作,多出成绩。我全身心地投入了教学工作,承担了更多的教学任务。我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退休之前,把30多年的教学心得,写成教材,为大学数学课程建设做出自己最后的贡献。
2017年以来,先后主持了河南省和农业部的课程思政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全身心的投入了精品在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2020年以来,作为线性代数课程的负责人,线性代数课程连续获得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河南省线上优秀课程一等奖等5项省级荣誉。
去年年底,我如期完成了3部省部级规划教材共350万字、3750分钟慕课的编写和录制工作,目前这3部教材已由科学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其中的线性代数教材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课程思政新形态教材。
为了给青年教师做好示范和指导,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先后获得教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比赛一等奖。还荣获全校学生心目中的“大先生”以及我校首届本科教学质量特等奖。
今年年初,主持研究的教学研究成果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七月,与栗滢超、郑先波两位老师一起入选2022年河南省教学名师,成为我校数学学科第二位省级教学名师。
再有一年,过完第39个教师节,自己就该退休了。想到即将离开一生热爱的教学岗位,心里总有不舍。但回首38年的教学工作,感触最深的是幸运二字, 38年前自己有幸跨进了农大门,能够终生成为农大人。
38年来,在农大这个大家庭里,得到了无数领导和老师的关爱,受到了无数学生的拥戴。农大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氛围,一直在激励着我努力前行。
前天晚上,我接到了教务处孙丽婷老师转来的党委办公室同意教务处推荐我作为教师代表发言的通知后,很感动、更激动,在这么庄严、隆重的大会上自己该说些什么。回首38年,要说的话有很多,可只有8分钟的时间,那只能说最想说的话,那就是感恩农大。
在农大成家立业,有了自己温馨的小家,有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岁岁年年,生活在农大,工作在农大,感受到的是家一样无限的温暖。
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38年,自己从一个稚气未脱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授;从一个初上讲台的青涩教师,成长为省级教学名师。
感恩农大的培养,感恩领导和老师们的厚爱、感恩全校学生的拥戴,特别感恩厚重的农大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美丽的光环和烙印,使我们在走出校门后,在社会上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自信。
校兴我兴,校荣我荣。农大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更是我们一生希望的寄托。
在学校庆祝建校120周年大会上,介校长说,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特别需要的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感恩,是爱的源泉,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精神的动力。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伟大的党、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时代,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创一流”,为把我校早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编辑:郑光;签审:蔡镔;签发责任人:苏楠